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。公司要求出席一個會議,在填寫問卷的時候,有會場參加,在線參加,缺席,三種選項。我不想耽誤路上時間,就選了線上。結果同事非要我給出理由,說這個會議原則上是要會場參加的,我只好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。但心裡依舊不安。
這種會議,怎麼說呢,就像大學時期輔導員要求參加的講座、比賽觀眾,去了則浪費時間,不去則被埋怨沒有集體榮譽感。那可是我的週末呀,唉。不過是拒絕了自己不想參加的會議,卻在心裡反覆想了好幾次,為什麼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地心安理得呢?
去逛了一下豆瓣的 “好學生心態受害小組”,看到有的 uu 說自己小时候也是愛玩愛鬧、活潑開朗的,後來有了好學生心態,變得自閉、悶悶的。我也回想了自己的小时候,然而,我的記憶中,我一直都是悶悶的,我們家裡,沒有一個人是活潑愛說的,一群 “好學生”?從不遲到、大學也不曾缺席一節課,就算不聽,去玩手機、背日語單詞、寫其他科目的作業,也一定出勤。在大人眼裡,準時比遲到好,文靜比吵鬧好,完成作業去上學比逃課好。所以我的好學生心態一直被鼓勵。但我不願意再這樣繼續下去了,不想被勉強做自己不喜歡的事。
勇敢拒絕之後帶來的不是輕鬆,而是在心裡反反覆覆審判自己,甚至會閃過 “要是去參加,大家都會開心,我也不用這麼拗巴了吧” 的想法。或許這樣的想法也是脫離好學生心態的必經之路,在這裡妥協就會一退再退,我也只好暫時這樣拗巴著。